隨著科技快速發展,人臉辨識的應用也日益廣泛。本文將提供您人臉辨識技術的 5 大常見應用以及最新見解。
人臉辨識(臉部辨識)是一種利用 AI 技術將人臉影像轉換為數位特徵值後,再與資料庫中儲存的特徵值比對,以驗證身分的生物辨識技術;除了身分比對之外,防偽偵測、活體辨識、人臉偵測等等,也都是人臉辨識技術的應用範圍。在 什麼是人臉辨識?深度解析人臉辨識技術原理、功能、優點及應用 【2025】一文中,我們提供了人臉辨識技術及其運作原理的完整解說,本篇將著重在功能及應用領域的探討。
接下來我們將綜合探討以上人臉辨識技術的常見應用案例。
以下為 5 種目前最常見的人臉辨識應用:
近年來,人臉辨識技術的應用在安控及保全領域中普及度最高。根據 2023 年最新資料指出,門禁及安控應用在 2022 年佔據了全球人臉辨識市場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並預計在 2032 年前持續保持市場應用的領先地位。
安控保全系統是保護財產和人身安全的重要工具,但無論是透過家用攝影機、CCTV 系統、視訊監控系統,都仰賴長時間的人工監看,以人工針對特殊事件通報,過程不僅麻煩、昂貴,而且不可靠。
導入人臉辨識的智慧安控系統則能顯著提升監控的正確性及便利性:利用人臉辨識精準判別出入者的身分,或在影像中搜尋特定人物,並在需要人為干預時自動通報,可大幅節省人工監看的成本,也降低人為判別的錯誤。實際應用又可分為以下兩個方向:
利用人臉辨識,將即時影像與人臉資料庫進行比對,可用於判斷是否有不在註冊資料中的可疑人物或黑名單上的人物進入指定場所,並即時向相關單位示警。例如:監看是否有不明人士或罪犯試圖接近校園、辨識偷竊慣犯進入商場等。目前已有公司保全及國際知名百貨公司等導入 FaceMe Security 偵測黑名單人物出入並即時告警,有效增進場域安全,減少業者損失。
在大型場所如車站、商場、遊樂園、展覽中心,如果需要尋找走失人員,或者追蹤可疑人物,必須查看大量監控影像;利用人臉辨識則可以加速搜尋,更快鎖定目標。如美國約克遊樂園暨展覽中心便採用了 FaceMe Security 及 People Tracker,利用人臉辨識技術加強遊客的安全保障。
人臉辨識在門禁管理與考勤系統的整合應用近年也大幅成長。傳統的門禁或考勤系統,通常需要使用實體識別證、輸入密碼,或按壓指紋等方式來完成;然而前二者有遭假冒的潛在風險,比如說識別證可能弄丟、密碼可能遭盜用;採用指紋辨識雖然是已經商業化的做法,但按壓指紋需要接觸感應器,有可能遭病毒傳染,在某些必須戴手套防護的特殊環境下也無法適用。使用人臉辨識則可以避免遺失、盜用,接觸傳染的風險及不便,因此越來越多領域紛紛開始採用人臉辨識進行門禁管理,或與考勤系統整合。已採用 FaceMe SDK 或 FaceMe Security 的客戶,可依應用形式分為以下三大類:
人臉辨識結合門禁機為最常見的方式。許多企業或建築物業主希望保留彈性,讓人員自由選擇使用識別證或人臉辨識出入,因此採用整合人臉辨識的門禁機為最佳方案。實際案例包括:
相較於門禁機一次只允許一人通過,搭配網路攝影機(IP Cam)的優點在於同時多人進出時,也能精確辨認所有人,對於員工數多、人流量大的業者更有效率,例如:
將人臉辨識功能實作在 APP 中,可更自由的與各種邊緣裝置結合運用,譬如手機、平板、自助服務機(KIOSK),應用的範圍也更廣。以下為人臉辨識 APP 的實際案例:
類似於門禁管理與考勤,許多專業設備或特定服務也必須經過身分驗證才能使用,譬如工廠內的貴重儀器,只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操作人員才能使用;另外像是旅館的自助報到機(Hotel KIOSK),只有住客本人可以取得房卡。出於安全考量,越來越多業者採用人臉辨識加強身分驗證,降低盜用風險;同時為了兼顧使用便利性,常見的作法是將人臉辨識功能整合於手機 APP 中,搭配既有的邊緣裝置。此外,根據不同案場的特殊性,有時還必須結合人臉套件偵測,或者支援在臉部被部分遮蔽時正確辨識人臉等技術。以下為實際應用案例:
最經典的應用便是日本汽車製造業龍頭 ── 豐田汽車的整車廠所採用的車輛檢驗資訊系統。該品管系統僅有通過人臉辨識完成身分驗證合格檢驗員才能操作;而檢驗員在廠內必須維持配戴口罩與護目鏡,在此條件下仍可精確辨識人臉的 FaceMe SDK 因此成為豐田汽車的首選。
美國 Simpello 公司則是將人臉辨識應用於旅館自助報到服務。旅客在透過連鎖飯店(如 Marriott 等國際連鎖飯店)專用的網路訂房 APP 進行預約時,可以選擇預先儲存臉部特徵值供後續比對,抵達旅館時即可在自助機台使用刷臉報到服務。不但使用便利、可避免他人冒名登記、同時也減輕業者的人力需求負擔。
認識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 KYC)是全世界的金融服務都採用的程序,它要求金融機構做出合理的努力,了解客戶的身分、信用狀況、風險等,藉以預防詐欺、洗錢或身分盜竊等不法行為。
KYC 的程序中最基本的步驟便是驗證客戶身分並確認為本人。通常包含確認身分證與第二證件(駕照、護照等),並與客戶比對是否為同一人。傳統上以人工比對,不僅有誤判風險,而且客戶必須親自到場才能進行。借助人臉辨識技術、活體辨識技術,以及證件真偽判別技術,則能夠達成電子化認識你的客戶(eKYC),確保遠距申請服務時,也可以正確驗證客戶身分,實現金融產業的數位轉型。
舉凡線上開戶、遠距投保、刷臉提款、存取帳戶、線上交易、加密貨幣交易,都可以透過人臉辨識來進行身分驗證,導入人臉辨識的金融 APP 也越來越常見。實際上可應用的範圍與相關限制,則依各國法規而有所不同。
目前導入 FaceMe 人臉辨識落實 eKYC 的金融業者已有以下案例可參考:
以台灣來說,在 2023 年 7 月,金管會為助攻保險業發展遠距投保,宣布了進行三大修正放寬事項,其中包括了開放保險業及保經代可使用金融行動身分識別進行身分驗證,放寬銀保通路得以自行建置的視訊錄製影音軟體辦理遠距投保與保險服務業務等。您可進一步閱讀遠距投保上路,視訊核身+人臉辨識終極指南。
隨著網路普及政府數位化推展,政府或大型企業機密資料洩漏的風險與時俱增,在資安意識抬頭下,各機構也逐漸開始採取防護措施。以日本政府為例,現行法規規範地方政府的公務人員,尤其是 IT 部門,如果要登入公務電腦並存取民眾身分證號碼相關資訊時,必須透過雙因子身分驗證(2FA,2 factor authentication),並且不可將資料複製到其他設備。也就是說在帳號密碼之外,還必須再通過另一層驗證才可使用公務電腦。
實現雙因子身分驗證的方式,通常為使用密碼、一次性密碼 (OTP,One-Time Password)、硬體(IC卡、USB裝置)、生物辨識(人臉、指紋、虹膜、手掌靜脈)等方式中的兩種,以降低身分驗證受到攻擊、破解或冒用的風險。各驗證方式中,密碼容易遺忘、一次性密碼在離線狀況下可能無法使用、硬體容易有失竊風險,生物辨識中則以人臉辨識最能兼顧準確與使用便利性。目前在日本已有政府單位實際導入整合 FaceMe SDK 的雙因子身分驗證登入軟體,在登入公務電腦或解除公務電腦螢幕鎖定時,都必須輸入正確密碼並通過人臉辨識身分驗證。
活體辨識技術可用於進一步強化使用人臉辨識的雙因子身分驗證,通常搭配 3D 景深相機或紅外線相機,或要求使用者在鏡頭前做出指定動作,以確保鏡頭前是真人在進行操作。以韓國 UNION COMMNITY 所提供的 Ubio-ezPass 身分驗證解決方案為例,登入企業電腦時除了必須輸入正確密碼及通過人臉辨識外,還必須通過活體辨識,避免有心人利用照片或影片企圖破解人臉辨識。目前該方案已由韓國大型銀行業導入使用中。
更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在針對特定需求來設計人臉辨識解決方案時,建議您先分析使用情境,本篇即為提供常見應用領域的實際案例,您可從中找出最相似的;除了以上五大領域之外,人臉辨識仍有無數應用實例,例如智慧零售、機器人、製造業等諸多應用,您也可參考 FaceMe 案例分享以了解更多。確定使用情境之後,可再參考《選擇人臉辨識系統的 7 大關鍵重點》一文,根據您對準確度、效能、軟硬體架構、建置成本的需求,確認最適合的進行方向。當然也歡迎您與我們直接聯繫討論,由專人為您提供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