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C,全名是 Know Your Customer,意為「認識你的客戶」,是一項金融機構必須遵循的標準程序,用於收集、調查與驗證客戶身分。這項要求源自會員涵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十大發達國家的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於1998年發布的《關於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銀行系統洗錢的聲明》(Prevention of Criminal Use of the Banking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Money-Laundering),該聲明明確規定金融機構在提供服務時,必須收集並驗證用戶的真實身分。KYC 認證的主要目的除了確認客戶身分外,還包括防止洗錢、詐騙等非法交易行為,並打擊資助恐怖主義,符合反洗錢(Anti-Money Laundering, AML)相關法規。
KYC 認證主要包括兩大部分:CIP (客戶身分確認)、CDD (客戶盡職調查)
在這個步驟中,金融機構需確認客戶的身分並收集其基本資料。例如,在開戶時查驗客戶的身分證件,確保證件為真且屬於客戶所有。此外,還需要收集客戶的基本資訊,如身分證字號、護照號碼、國籍、出生日期和居住地址等。這些資訊通常會透過各種資料庫(如聯徵中心資料)進行初步識別和驗證。
這個步驟主要利用前一步收集的個人資料進行進一步驗證,並調查其金融相關行為,如過往交易、貸款記錄、相關新聞報導和犯罪紀錄等,以進行風險評估和分類。根據客戶的風險程度不同(如是否屬於制裁名單、恐怖組織、或是政治人物等高風險名單),盡職調查可分為三種類型:簡易盡職調查(SDD, Simplified Due Diligence)、一般盡職調查(CDD)和增強盡職調查(EDD, Enhanced Due Diligence)。
eKYC 是 Electronic Know Your Customer 的縮寫,即數位實名認證(亦作數位身分驗證),與傳統 KYC 需親臨櫃台辦理、耗時的紙本作業及非標準化流程相比,eKYC 認證透過電子化的方式進行。近年來,由於政策逐步放寬,加上智慧金融科技的創新和應用迅速發展,如數位帳戶、純網銀、遠距投保、遠距開戶、行動支付及行動網銀等服務,使得 eKYC 數位身分驗證流程正逐漸普及。
除了金融機構外,電信業者、加密貨幣平台、車輛租賃公司、外送服務、共享運輸(如 Uber)、旅宿平台、遊戲商城及第三方支付等業者也需要 eKYC 技術,協助更快、更有效地了解與驗證客戶身分,不僅提升新用戶註冊速度,進而提升客戶滿意度,助於業務推廣。
透過網路和手機進行 eKYC 身分驗證流程,相比傳統臨櫃 KYC 認證更具優勢,但仍存在一些挑戰需克服:
在使用手機或電腦收集用戶身分資料時,如果讓客戶自行拍照並上傳,很難確保他們擁有所聲稱的身分證件。犯罪者可能利用影像處理軟體偽造證件,且無法證明上傳的人臉照片確實是本人所提供而非盜用。即使通過金融機構的網站或 APP 開啟鏡頭進行拍攝,也難以確保證件的真實性,並且拍攝過程中容易受到畫質不清晰或反光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審核人員的判讀和身分驗證。此外,目前大多數銀行的數位帳戶在開戶時並未在當下拍攝用戶的人臉,這也增加了身分冒用的風險,因為難以進行比對驗證開戶者的身分。
如果沒有先進的 eKYC 技術支持,傳統要求使用者「手持證件自拍」的身分驗證方式操作起來非常不便,不僅影響使用者體驗,也增加了資訊收集出錯的可能性。另外,要求使用者手動鍵入身分資料、拍攝多種證件並確保照片的清晰度等步驟,往往會讓用戶感到麻煩,進而降低使用意願。更何況如果資料填寫不清楚,可能還需補件,反而拖慢使用者開戶流程,增加整體服務的時間成本。
金融機構需依賴人力逐一仔細審查證件的真偽以及用戶自拍照片,以避免偽造證件或網路盜圖的可能性。此外還必須比對自拍照片與身份證上的照片是否屬於同一人,並檢查身份證上的資料是否與輸入的用戶資訊一致。這些流程不僅耗費時間,增加審核人員的工作壓力,也無法完全排除人為錯誤的風險。
隨著人工智慧深度神經網路技術的進步,傳統 eKYC 的各種挑戰與困難得以解決。這些創新技術不僅提高身分驗證速度和精準度,還大幅降低人工審核的壓力和錯誤風險,讓 eKYC 不再是一個繁瑣且令人困擾的過程。以下是幾項創新 eKYC 關鍵技術:
訊連科技整合了多項電腦視覺AI 技術,推出 FaceMe eKYC 身分驗證解決方案,針對金融開戶、遠距核身等需求,提供最完整的創新技術,包括人臉辨識、活體辨識、身分證真偽辨識、證件文字辨識、人證比對及台灣證件種類自動識別等。它不僅支援手機網頁 (Mobile Web)、行動 APP、電腦等多種終端裝置上的應用服務,也提供模組化的功能架構,讓客戶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訂製其身分驗證流程能協助業者輕鬆打造流暢的身分驗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