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興起的 AI 人工智慧熱潮不減反增,不僅被廣泛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許多產業更視導入人工智慧為企業數位轉型的關鍵,AI 醫療便是其中之一。透過本篇文章,我們將介紹何謂 AI 智慧醫療? 人臉辨識 作為 AI 最成熟發展的技術又可如何輔助醫療院所提升營運效率? 我們也將分享智慧醫療的未來發展趨勢,協助台灣醫療單位做好數位轉型的準備。
智慧醫療意即 AI 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定義,智慧醫療 (ehealth) 泛指透過資通訊技術 (ICT) 來支持與衛生、健康相關的領域工作。
2018 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 上,世界衛生組織將智慧醫療的定義擴大到更廣的範圍,從對資通訊(ICT)的聚焦,轉向更廣泛的數位科技應用,數位健康(eHealth)以及行動醫療(mHealth) 結合新科技包含:大數據、基因體學、人工智慧等,融入於醫療健康照護的應用,都屬於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的範疇,更強調數位科技 (digital technologies)在公共衛生改善扮演的重要角色,並著重發展數位科技與公共醫療的結合應用。
目前慧誠智醫的採用基於 FaceMe® AI 臉部辨識引擎,結合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藥櫃」,已實際導入到醫院場域,就是AI智慧醫療的應用案例。
相關文章醫療院所採用整合FaceMe®臉部辨識之「智慧藥櫃」 強化處方用藥安全管理
勤業眾信發布的《2020 醫療照護產業展望》中提到與時俱進的科技持續驅動著醫療產業的創新,有趣的是會醫療裡最常使用的新科技,其英文字母字首剛好為「ABCDEF」分別為 — 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chain)、雲端(Cloud)、大數據(Data)、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與 5G(Fifth Generation)。
國內外許多醫療單位當前正面臨醫護人力不足,導致嚴重過勞、病患報到候診手續繁冗、用藥安全把關不嚴謹等挑戰。再加上新冠疫情的肆虐,零接觸及罩不離口的防疫政策更大幅改變了人們以往就醫的模式。有別於過去醫療照護的過程與服務,智慧醫療將為各國超載的醫療體系帶來曙光。
AI 影像辨識的發展也有助於智慧醫療進化,像是以刷臉的門禁管理系統,在醫療院所配戴口罩情境下仍然可以完成人員身份辨識,且同步進行體溫健康監測、考勤打卡與進出管理,降低管制區冒用身份的風險。結合人臉辨識的智慧藥櫃則可以提升藥品管理的安全性,並縮短給藥時間。
以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採用 AI 醫療的五大好處:
人臉辨識為當前人工智慧發展最成熟的技術之一,臉辨應用範圍廣泛,也是所有生物辨識技術裡公認最安全且快速的。除了個人常見的人臉支付、刷臉解鎖,醫療院所還可近一步將人臉辨識系統應用於以下六大領域:
人臉辨識最常見的應用即是不同場域間的門禁安控管理。醫療機構內分區複雜,除一般民眾可進出的掛號診療區外,亦包含其它管制區如放射室、生物實驗室、加護病房等場域。為了預防非相關人員任意進入特定場域,導致財產損失或人員安全疑慮,將人臉辨識整合於門禁系統便為一解決之道。
FaceMe Security 為一款針對門禁與環境安全管理所設計的一站式人臉辨識解決方案。其高精準的辨識率於全球 NIST FRVT 1:1 與 1:N 的測試中均名列前茅。針對醫療院所等佔地廣的場域,多半已安裝高達數百隻的網路安控攝影機。
FaceMe Security 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可將人臉辨識技術與現行的主流影像管理系統 (VMS) 做整合 (Genetec Security Center, AXIS Work Station, Milestone, NetworkOptix NxWitness, VIVOTEK VAST2),企業可原地升級打造一站式安全管理系統,可同步多架 IP攝影機與工作站資料,針對告警事件能即時發送訊息,通知相關人員進行應對。·不論是醫療院所高度需求的口罩辨識,或是針對身形偵測相關功能都有支援。
透過多台安控主機進行影像分析跟儲存,同步進行多路即時串流監控與即時瀏覽識別出的人員相關資訊,降低傳統使用肉眼辨別造成的安全漏洞。為了更有效率地區別病人、員工、訪客等不同身分,管理人員還能事先依其人員屬性,創建多個主要與次要群組,並透過「以臉搜人」的功能,透過照片與影片快速找到特定人員,搜尋更便利。
如機構本身未使用任何影像管理系統,亦可購買 FaceMe Security VMR add-on ,同時監控高達9路的影像串流。VMR add-on 同時支援影像錄製、搜尋與回放,因此如有需求,也可透過人臉搜尋的方式找出特定人員於指定日期內進出各場域的時間。
FaceMe Security 更進一步提供與第三方通訊系統串接的API,包含 Slack, U messenger, LINE, Teams等應用程式,因此保全人員可於安全危機事件發生時,如非授權人員欲強行進入管制區等狀況,立即隨身收到警示通知,並採取應對措施,縮短反應時間,降低人員與財產的損失。
成功案例閱讀 筑波醫電採用FaceMe® 人臉辨識,打造企業及醫療機構的防疫刷臉門禁解決方案
傳統的看病報到流程多為抽取號碼牌並待叫號後至櫃檯辦理,然而這不僅降低行政效率,增加等待時間,甚至識別身分冒用的困難度,在疫情爆發期間,更容易徒增病毒傳染風險。透過 FaceMe SDK,醫療機構可將人臉辨識技術導入 Kiosk 智慧健康資訊站,在獲取病患與訪客家屬的同意後,將其人臉註冊於臉部資料庫。病人於回診報到時,僅需透過零接觸的刷臉方式快速完成報到,而前來探視病人的訪客也可直接透過刷臉進行身份驗證,無需再至護理站登記。
此外,疫情尚未平息期間,出入公共場所皆需配戴口罩,FaceMe SDK 精確的臉部辨識技術不僅可偵測口罩配戴狀態,在人員配戴口罩下,仍有高達 98.21% 的精準辨識率,且支援辨識不同類型的口罩,如醫用口罩、 N95口罩、布口罩,在多角度的情況下,皆可正確辨識人員身份,快速完成行政報到手續,加速看病的效率。
若有更多客製化功能的需求也可以使用FaceMe SDK,其為一跨平台的人臉辨識引擎,支援多種作業系統 (Windows, Linux, Android, iOS),且可運行於高階工作站、個人電腦或 AIoT 物聯網裝置上,可針對各專案場景進行彈性建置。舉例來說,因應疫情而出現的視訊看診便可進階透過人臉辨識,還有2D/3D活體辨識防偽技術下,進行病人的身分驗證,再開立處方箋。
對醫療院所來說,人臉辨識需在配戴口罩下完成,FaceMe 人臉辨識支援口罩辨識,人臉辨識正確率高達98.21%,可以同時實現多人打卡和量測體溫,並能有效實施門禁管理,在嚴謹的醫療院所內,部分管制區域上能用刷臉辨識,來有效避免身份冒用的問題。
舉例來說,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採用了結合FaceMe 人臉辨識的門禁篩檢系統,醫護人員在進入負壓隔離病房前,先透過非接觸式的臉部辨識進行身分驗證與打卡,且透過高規格的熱像儀來同步完成額溫測量,確保醫護人員與病人的健康。此門禁篩檢系統為與筑波醫電共同開發,短短0.5秒內即可感測10-30人之體溫,而 FaceMe 人臉辨識引擎提供之人流計次功能也可協助醫院掌握院內人員進出頻率,無論是商辦大樓、工廠、校園等大型出入口皆適用。
如欲瞭解更多人臉辨識的彈性開發應用 請前往 FaceMe Platform 了解更多。
用藥安全的把關與管制是近年來國內外醫院重視的智慧醫療發展重點之一。藉由導入人臉辨識技術於藥櫃,並與醫院值班人員系統做串接,可確保僅有通過身份驗證與當日排班之醫護人員有權限開啟藥櫃取藥,相較於傳統員工識別卡辨識防偽度大幅提升,對於管制藥物的使用有更嚴謹的把關流程。
透過多重身份驗證之方式,結合臉部辨識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如智慧藥櫃,將大幅提升用藥安全,同時縮短給藥時間並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及滿意度。
客戶案例分享 醫療院所採用整合FaceMe®臉部辨識之「智慧藥櫃」 強化處方用藥安全管理
人臉辨識應用無限,還可搭配如即時情緒辨識的功能,將其應用延伸至病患監測與診斷。國外目前已有部分醫療機構將人臉辨識與即時情緒追蹤的技術做結合,發展出一套用來追蹤病患精神狀況的系統,透過臉部辨識與循正實踐 (Evidence-based Therapy) 的方法,提供病患對抗精神方面疾病更好的療程,實為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大突破。
在手機不離身的世代,為了提升醫療品質,未來也可思考將人臉辨識技術導入相關的醫療照護APP裡,透過手機鏡頭進行身分驗證,完成遠端看診或提供更客製化的療程建議,改善醫病關係,將醫療資源的使用極大化。
延伸閱讀 人臉辨識助攻智慧零售,用情緒辨識與分析優化顧客滿意度
自動化為AI智慧醫療的一大特色,為了解決短缺的醫護資源問題,醫療照護機器人也因應而生,導入人臉辨識的智慧機器人將提供更完善的病人照護服務。舉例來說,當機器人辨識出鏡頭前的用戶身分時,即可透過先前的互動模式提供個人化的醫療服務,像是提醒用藥時間、或者透過辨認出病人的喜怒哀樂,調整相對應的互動模式。
另外還有服務機器人,協助醫護人員處理常規的任務,追蹤備品、清潔消毒等,減輕人員的負擔,並將更多注意力集中照護病患,Aethon TUG 機器人就是屬於此類型,能將床單運送到護理單位。新創公司 Akara 開發的自主紫外線消毒機器人,可以協助醫院設備與病房的清消。
AI人工智慧與醫療的結合為醫療產業的未來畫出無限的可能,國內政府也積極推動AI智慧醫療的發展。台灣目前的醫療水準優異,尤其是資通技術力 (ICT) 雄厚,將成為未來5~10年的發展重點,再加上近幾年人臉辨識應用遍地開花,AI 影像辨識的延伸運用、各項智慧醫療器材的創新發明都將輔助醫療機構建立更便民又安全的服務。
簡而言之,醫療機構需透過軟硬體雙管齊下的策略,從設備安置到資料庫建立,以及後續的技術導入與資料安全皆須有完善的規劃才可長期增加醫療照護的深度與廣度。
台灣在 2022 年醫材新法上路,也因第一批醫材軟體紛紛出爐,被視為醫療元年,持續推動醫療領域 AI 化,仰賴政府需與積極與民間合作,去年衛福部食藥署成立智慧醫材專案辦公室,輔導醫院、廠商、學研單位,將自研的醫療 AI 申請取得認證將醫療 AI 應用商品化,讓新科技能在智慧醫材法規下提供服務。
醫療產業是高度監管的產業,智慧醫療發展所需要面臨的除了技術的突破,更要能符合官方的監管規範,而在醫療與科技的相結合之下,也需要有更多跨領域人才,未來更需要透過產、官、學的攜手,培育人才以及建置更完整的法規環境,讓醫療 AI 產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