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要直接跑一趟銀行,或是打電話給保險經紀人就能搞定的事,現在變得越來越複雜了。銀行、金融服務和保險業 (BFSI) 所面對的安全威脅越來越多,因而提升了對 AI 和人臉辨識技術的需求。
為了正視這些威脅,金融及保險產業已加強對詐騙預防和身分認證的機制。「認識你的的客戶」(KYC, Know Your Customer) 和反洗錢標準。AI 技術可用於防止付款詐騙、嚇阻金融犯罪,並加強客戶辨識和認證流程。
這些為了預防詐騙而增強的需求,剛好遇上 COVID-19 疫情對眾多產業的後勤支援所帶來的限制。因此金融及保險業者需要儘快將預防詐騙的主要流程數位化,並將這些措施整合到數位和實體管道中。
多虧 eKYC (Electronic Know Your Customer,電子化認識你的客戶) 生物辨識技術,業者將主要的交易和手續進行數位轉型時,可以同時加入預防詐騙的層層機制。從申請帳戶、信貸或保險,到交易、非接觸式客服和支援,遠端服務的範圍越來越廣泛。金融機構可以透過實施 eKYC 措施,進入遠端作業的新型態,以提升安全性並落實 COVID 防疫措施。
KYC 是一套確認客戶身分的程序,可協助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預防詐騙。它使用了像密碼和雙重驗證的保護措施。FINRA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 的‘Know Your Customer’規則 2090 規定了機構或相關人士需要記錄有關每位客戶的基本資訊,並且要就其與維持業務關係有關的身分、適宜性和風險進行驗證。一些大型的金融機構每年會花費高達五億美元在 KYC 和客戶盡職調查上。
KYC 對於保護金融機構和客戶來說非常重要,對於追蹤資金的金主和源頭也能提供重要的資訊。隨著金融機構面臨更高的安全風險,eKYC 變得更加普及,也為客戶和辦理人員帶來了更多利益。
eKYC 讓傳統的 KYC 流程更加安全、快速,且適用於遠端作業。這一切都是透過數位識別和生物辨識工具 (例如人臉辨識)。eKYC 包括了下列優勢:
為了確保 eKYC 流程能達到與傳統的身分識別和臉部驗證方法相同的安全標準,公司必須實施具有高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電子化身分識別流程。
讓我們看一下在 eKYC 中用來保護客戶和機構人員的三種主要生物辨識技術或視覺技術。
金融機構正在使用日益先進的技術來確保資產安全。eKYC 流程中使用的三種主要視覺技術為:
這三種方法各有優勢。下表進一步分解三種解決方案的運作方式。
虹膜辨識可實現一定的速度且準確度高,但是必須使用專為執行虹膜辨識所設計的昂貴攝影機。相比之下,市面上有更多只要加以設定便可用於執行人臉辨識的攝影機。至於指紋辨識,除了相關的衛生問題外,手指上的灰塵或油脂也會干擾感測器的功能和完整性。因此人臉辨識被認為是視覺技術中更好的解決方案,不但價格可負擔、符合衛生且可彈性運用。
在了解其中的差異後,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人臉辨識技術如何確保金融及保險產業的交易和流程安全。
人臉辨識是一種生物辨識技術,可辨識臉部的向量特徵和五官,再將其與資料庫或掃描的身分證件匹配。此工具能夠偵測到臉部、擷取其特徵,並參照資料庫以進行識別。而近期基於類神經網路和推理模型上的 AI 技術突破,讓此工具可以製作出更加準確的人臉辨識模型。
對於 FaceMe® 這種最先進的技術,其 SDK 可以安裝在配有攝影機的各種裝置上,以執行邊緣基礎的人臉辨識。裝置攝影機的即時臉部偵測功能會將偵測結果轉換為模版。模版是一個小的加密檔案,為每個臉部進行獨特的向量編碼。接著將此模版與存檔的模版或從對象的身分證件即時擷取的模版進行比較。完成辨識過程後,軟體才會允許進行金融交易。
準確率
易用性
速度
衛生(需接觸)
專屬硬體
硬體成本
遠端辨識
黑名單或陌生人偵測
可
可
對於如此進階的流程,要執行用於 eKYC 人臉辨識 的平台需求非常廣泛。為滿足各種 eKYC 和其他 BFSI 身分驗證的使用案例,我們需要的是一套可以部署在多款軟體和硬體的人臉辨識解決方案,需要考慮的有:
有了多樣化的安裝選項,人臉辨識技術可以協助加強許多 BFSI 設定中的安全措施。讓我們來看一些 eKYC 最具改革性的例子。
人臉辨識是強化 eKYC 各種現場和線上使用案例的關鍵。
當客戶首次將資金或資訊委託給金融機構時,他們期望能以最高級別的安全性來對待。銀行可以在客戶註冊的過程中執行 eKYC,以建立信任感。這可能是在 金融及保險產業中最廣泛使用的案例,並且可以應用在開立銀行帳戶、申請貸款或信用卡。
此解決方案可以加速交叉核對客戶身分與其他來自財務、公開和就業記錄的資訊過程。
在開立銀行帳戶時,導入人臉辨識後的流程如下。
上述的例子雖是應用在銀行業,但是在開立證券戶和保險帳戶時也可以使用類似的 eKYC 解決方案來加強安全性。
金融服務的客戶早已開始使用行動平台進行遠端作業。相關報導指出有 80% 的美國人現在完全不須透過實體銀行就能管理存款,表達了對零接觸的數位解決方案的偏好。然而,這種分散式存取伺服器的方式卻增加了風險。使用生物特徵驗證可以減少行動裝置的入口網站成為脆弱存取點的疑慮。透過減少機密資訊被截取的機會,金融機構可以擴展行動裝置解決方案的範圍。
在行動裝置上部署邊緣基礎的人臉辨識後,資訊會嵌入本機裝置中。如此可以提高準確度,並排除雲端處理或大量資料傳輸造成的延遲。只需傳送一個小小的加密模版,便可透過設在金融機構伺服器中的資料庫所含的加密模版進行驗證。這讓操作更加安全,並且可以在幾毫秒內完成。
客戶使用帳號和密碼登入銀行 App,掃描身分證件並進行自拍以防範電子詐騙。一旦將其身分證件與物理生物特徵 (例如面部模版) 結合以用於辨識,便完成遠端驗證。
行動裝置 eKYC 解決方案讓現有的客戶可以辦理一般銀行交易以外的業務。客戶可以遠端且安全地申請其他產品的服務,例如信用卡、貸款或證券帳戶。也可以在實體分行內使用平板電腦和其他移動裝置,讓生物特徵驗證更加安全。
許多客戶會使用個人筆電和個人電腦上的瀏覽器進行銀行或股票交易,或申請各種金融服務和產品。而人臉辨識技術可以讓這些程序更加安全。
想像一位使用者想要透過其個人電腦開立證券帳戶。他們可以使用電腦的網路攝影機來擷取臉部向量和身分證件以驗證身份。系統會使用相同的加密模板流程,快速處理雲端上的資料。生物特徵驗證會將使用者的身分與新帳戶連結,並確保其安全性。
雖然行動銀行越來越普遍,但當需要親自進行某些快速交易時,ATM 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人臉辨識技術讓無卡 ATM 交易得以實現。一旦 ATM 的攝影機擷取了客戶的臉部畫面,人臉辨識系統會在資料庫中尋找 1:1 的匹配。客戶接著輸入 PIN 碼以進行二次驗證,並確認其身分。之後便可以開始交易,不需要帶 ATM 卡或拿出錢包。
於金融及保險應用中,身分證是辨識身分不可或缺的一環。客戶可透過手機或平板,依照指示掃描證件正反面,FaceMe®利用 AI 辨識浮雕圖案、雷射穿孔、金屬安全線、變色油墨與七彩雷射標籤等特徵,以確保身分證為真,目前可支援台灣身分證之真偽辨識。
此外,客戶依照指示朗讀隨機出現的數字,利用語音辨識偵測口型 ,判斷為真人朗讀,更進一步透過聲紋比對以確保為本人。 聲紋不僅具有特定性,且有相對穩定性,人的聲音在成年後可保持長期穩定不變,聲紋辨識技術是透過每個人獨特的發聲方式、說話習慣及頻率上的差異 ,以辨別此人的身分。
隨著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作業漸漸以遠端的方式執行,客戶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由於支援的對話中通常會涉及敏感資訊的交換,因此必須先驗證客戶的身分。客服人員在開始諮詢前會問的安全問題通常是可預測的,而且對於想要進行身分詐騙的人來說很容易取得。若使用人臉辨識技術便可以在虛擬的客服互動中保護敏感資訊。
首先,用戶撥打視訊通話聯絡金融客服並同意進行驗證。接著,攝影機會擷取他們的臉部特徵,並與資料庫中儲存的生物特徵檔案進行匹配。在驗證用戶身分並確認為帳戶持有人後,客服人員便可提供服務。在這樣的情況下,人臉辨識是執行 eKYC 措施的關鍵,以實現更安全的遠端客戶服務。
然而,某些 BFSI 客服互動仍然以現場辦理的方式進行。在銀行的櫃台進行交易時,可以透過 eKYC 人臉辨識技術來增加一層安全保障;而證券經紀人可以在平板電腦或個人電腦上使用 eKYC 驗證,快速引導開戶手續或執行身份檢查,透過使用 eKYC 來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金融流程向數位化又邁進了一步,但是實體銀行和金融機構仍然容易因為進出銀行的人而受到威脅。銀行通常有一張禁止進入的名單,用來辨識已知的行為不良者或罪犯。在面對威脅時,人臉辨識可以更迅速地啟用維安機制。在保全人員還沒看到這些禁止名單上的人員時,安裝在 ATM 或銀行內部適用於人臉辨識的攝影機會先辨識出這些人,並立即確認其身分。接著通知保全人員以採取必要的行動。
我們可以進一步想像一個整合式的分支保全系統,即在多個 AIoT 裝置上使用 eKYC。分行的本機工作站會連接到職員的 POS 終端機、銀行員工的平板或個人電腦,以擷取臉部和身分證件。此資訊也會連結到網路監控攝影機,以進行安全監控。甚至可以整合本地 ATM 和遠端驗證,將其作為安全行動交易和申請流程的一部分,以擴展單一分行的安全範圍。eKYC 需依賴具有機器學習能力的 IoT 設備之間的連線,讓每個互動點都是安全的銀行分支。
人臉辨識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設置,並且已經準備好成為 BFSI 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隨著身分盜竊和詐騙行為的持續增加,未遵循 KYC 標準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損失也越來越多。eKYC 已成為業界的熱門話題。在美國,BFSI 產業需要面對不斷增加的聯邦和各州特定的法規。而人臉辨識可以協助這些機構更有效率地保護其資產和資訊。
雖然由於目前缺乏一致的法規而使人臉辨識的應用受阻,但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在美國,人臉辨識技術已用於解鎖智慧型手機、保護飯店的客人、協助鑑識調查、簡化機場登機程序,甚至是協助視障人士適應生活環境。在歐洲和亞洲的一些法規更加集權的國家/地區,也紛紛針對 eKYC 等使用案例導入人臉辨識。
部署人臉辨識的成本正在逐漸減少。平價的平板電腦、智慧手機、AIoT 硬體和工作站,這些裝置讓 BFSI 企業可以將過時的手續數位化,並加快那些仍需要面對面交流的例行作業。這些改變是刻不容緩的。
傳統的身分驗證方法 (例如密碼或甚至是雙重驗證) 很容易遭到破解。人臉辨識是 BFSI 產業維護安全性的最佳形式,毫無疑問它很快會成為廣為採用的作法。因為它是防止生物辨識詐欺最安全、最精細的驗證方法。
這次的疫情加速了 BFSI 產業中對加強遠端作業和安全解決方案的需求。未來的金融機構可以透過 eKYC 技術來強化安全性、防止詐欺和執行身分驗證。有了行動 eKYC 工具,可以精簡保險、貸款和信用卡的申請程序,而且金融機構可以在不危及非公開資訊的情況下,擴展其客戶服務範圍。
FaceMe® 人臉辨識工具能透過高度準確的辨識率來強化行動存取點、簡化設立帳戶流程和提升實體銀行的安全。未來金融機構也將持續導入生物辨識解決方案以繼續追求更靈活且更安全的銀行體驗。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人臉辨識的原理、如何在各式應用場景中進行優化以及相關的技術細節說明,請參考人臉辨識的原理及邊緣運算應用。若要了解人臉辨識在 2021 年的應用情況,請參閱人臉辨識2021應用趨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