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辨識eKYC五大優勢,協助銀行金融保險業打造客戶優質服務
FaceMe®
< 所有文章列表

人臉辨識eKYC五大優勢,協助銀行金融保險業打造客戶優質服務

2023/04/08

為了正視日益增加的網路金融詐欺威脅,銀行及保險 (BFSI) 產業多採用「認識你的客戶」(KYC, Know Your Customer) 和反洗錢(AML, Anti-Money Laundering)標準來預防詐騙、洗錢、冒用數位身分認證等非法行為。許多銀行保險業亦對金融科技 (Fintech) 持開放態度,逐步導入 AI 臉部辨識技術藉此防範付款詐騙、嚇阻金融犯罪,並加強客戶辨識和認證流程。

自從新冠疫情以來,各種遠距行為,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態,金融服務也不例外。銀行、保險業者現在都有線上開戶、遠距投保等服務,並借助AI人臉辨識技術,將申辦流程數位化,打造全方位的智慧金融服務,利用 eKYC (Electronic Know Your Customer,電子化認識你的客戶),從申請帳戶、信貸或保險,到交易、非接觸式客服和支援,皆可透過遠端服務來完成,已然進入遠端作業的數位金融新型態。

金融 eKYC 何以成為主流?

KYC是什麼? KYC 中文是「認識你的客戶」,是英文 Know Your Customer 的縮寫,為一套金管會用來進行實名認證,驗證客戶身分的強制標準程序,銀行會查驗客戶的身分證、出生日期、居住地址等基本資訊,用以確保客戶身分之合法性,此舉是基於 AML (Anti-Money Laundering) ,可協助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預防詐騙、洗錢、非法挪用資金等不法交易。

保護金融機構和客戶隱私來說非常重要,對於追蹤資金的金主和源頭也能提供重要的資訊。隨著金融機構面臨更高的網路資安風險,加上許多遠距交易服務,例如遠距開戶、無卡提款的普及,

近年來金融 eKYC 已躍升為主流。 數位身分認證 eKYC 讓傳統的 KYC 流程更加安全、快速,且適用於遠端作業。這一切都是透過數位識別和生物辨識工具 (如AI人臉辨識)。金融 eKYC 技術包括了下列優勢:

  • 在整個金融及保險作業中加強了詐騙防範,防止身分盜竊
  • 使用快速、無紙化且合乎成本效益的方式,安全地開立帳戶
  • 簡化遠端處理流程,同時保護帳戶的完整性
  • 節省客戶現場等候時間,加速服務辦理效率
  • 加快並強化客戶身分驗證流程
  • 提升客戶滿意度
  • 為金融機構提供有效、安全的申辦流程

為了確保 eKYC 流程能達到與傳統的身分識別和臉部驗證方法相同的安全標準,公司必須實施具有高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電子化身分識別流程。

different biometric verification: iris verification,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facial recognition
FaceMe eKYC為一項採用「混合雲」架構,結合視訊會議與人臉辨識,為金融保險業提供最完善的遠距投保服務。歡迎聯絡我們洽詢更多相關導入資訊!

金融保險(BFSI)業使用人臉辨識eKYC的五大優勢

人臉辨識ekyc可用於銀行保險業,如刷臉支付、安全的交易流程、活體防偽,杜絕身分冒用

有鑑於臉部辨識 eKYC 的高安全性、高精準度,與高作業效率,其技術已普遍應用於許多智慧金融場景,讓我們為您介紹金融保險業使用人臉辨識eKYC的五大優勢:

  1. 手機鏡頭即可啟用,客戶接受度高
  2. AI 人臉辨識賦能,降低人為作業錯誤
  3. 支援活體辨識,杜絕身分冒用危機
  4. 創造安全、流暢的智慧金融客戶服務
  5. 全面整合實體、網路銀行服務的安全性

手機鏡頭即可啟用,客戶接受度高

當客戶首次將資金或資訊委託給金融機構時,他們期望能受到最高級別的安全性服務。銀行可以在客戶註冊的過程中執行 eKYC 驗證,以建立信任感。人臉辨識eKYC解決方案如 FaceMe eKYC ,只要開啟手機鏡頭即可啟用臉部辨識,非常方便,用戶的接受度自然高,也因此可以更廣泛應用在智慧金融及保險產業中。,包含開立銀行帳戶、遠端投辦保險業務、申請貸款或信用卡都適用。以開立銀行帳戶為例,導入人臉辨識後的流程如下。

  • 客戶要求開戶或申請信貸
  • 只要打開手機鏡頭,承辦人員拍就可以攝客戶的相片作為帳戶註冊和 eKYC 認證流程的一部分,並掃描政府簽發的身分證件
  • 使用人臉辨識技術驗證生物特徵
  • 完成數位身分認證,銀行系統可以立即檢查客戶的法律和財務狀況。客戶通過 eKYC 程序檢查後,取得帳戶並有權使用銀行的服務
  • 客戶往後可以使用生物特徵標識,刷臉即可完成任何銀行交易、貸款或帳戶申請

客戶案例分享 美好金融:以人臉辨識簡化eKYC 流程,打造安全便利的金融服務

AI 人臉辨識賦能,降低人為作業錯誤

我們身處智慧型手機時代,在機不離身的生活型態底下,許多金融機構早已陸續推出行動網路銀行服務,協助滿足用戶各種遠距金融交易的需求。相關報導指出有 80% 的美國人現在完全不須透過實體銀行就能管理存款,表達了對零接觸數位金融解決方案的偏好。

然而在提供遠距金融服務時,若沒有導入科技應用,就只能靠人工辨識證件的真偽;用鏡頭照相存取用戶資料時,也只能靠人眼辨認鏡頭前的人是否為真人,難免有出錯的可能性。

於金融及保險應用中,身分證是辨識身分不可或缺的一環。客戶可透過手機或平板,依照指示掃描證件正反面,FaceMe®利用 AI 辨識浮雕圖案、雷射穿孔、金屬安全線、變色油墨與七彩雷射標籤等特徵,以確保身分證為真,減少人為辨識的誤判率,目前 FaceMe可支援台灣身分證之真偽辨識。

透過 AI人臉辨識eKYC解決方案,將大幅降低人爲作業出錯的頻率,同時提高作業流程效率,打造更流暢的顧客服務體驗。

customer uses facial recognition to pay for coffee

支援活體防偽辨識,杜絕身分冒用危機

隨著人臉辨識的應用服務日益廣泛,藉由人臉進行身份冒用的風險亦隨之提高,尤其對於無卡 ATM 服務來說,有心人士會嘗試使用 2D 照片或高精度的3D面具來欺騙人臉辨識系統,也因此,活體辨識技術已成為打造安全、可靠的金融eKYC解決方案不可或缺的一環。

FaceMe 人臉辨識引擎也在 2022 年 3 月份以完美防偽能力,通過 iBeta Level 2 測試,能有效阻擋任何形式之 3D 面具偽造。以 3D 景深相機來說,FaceMe® 可支援 Intel® RealSense™、Himax (奇景光電)、eys3D(鈺立微)、Altek (華晶科)、Orbbec® 等廠商之 3D 相機,亦可支援 Apple iPad Pro、iPhone 之結構光相機。此外,FaceMe® 也提供了使用 2D 相機之活體辨識,可相容於主流手機、筆電之 HD 鏡頭,打造更加安全的人臉辨識。

客戶案例分享 元大人壽導入人臉辨識,遠距如親臨,投保服務不中斷

創造安全、流暢的智慧金融客戶服務

根據勤業眾信和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台灣金融科技趨勢展望》指出,2018 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 50 個國家的網路攻擊造成的潛在損失進行分析,發現金融機構的年損失可能達到 2700 億美元至 3500 億美元,大約是銀行淨收入的 50%,並且可能對企業造成系統性的影響。

在這樣的狀況下,使用生物特徵驗證可以減少行動裝置的入口網站成為脆弱存取點的疑慮。透過減少機密資訊被截取的機會,金融機構可以擴展行動裝置解決方案的範圍。

在邊緣裝置上導入人臉辨識後,資訊會嵌入本機裝置中。如此可以提高準確度,並排除雲端處理或大量資料傳輸造成的延遲。只需傳送一個小小的加密模版,便可透過設在金融機構伺服器中的資料庫所含的加密模版進行驗證。這讓操作更加安全,並且可以在幾毫秒內完成。

客戶使用帳號和密碼登入銀行 App,掃描身分證件並進行自拍以防範電子詐騙。一旦將其身分證件與物理生物特徵 (例如面部模版) 結合以用於辨識,便完成遠端驗證。

更便利、快速的線上交易流程

行動裝置的臉部辨識 eKYC 解決方案讓現有的客戶可以辦理一般銀行交易以外的業務,客戶也可以遠端且安全地申請其他產品的服務,例如信用卡、貸款或證券帳戶。也能在實體分行內使用平板電腦和其他行動裝置,讓生物特徵驗證更加安全。除行動裝置外,許多客戶會使用個人筆電和個人電腦上的瀏覽器進行銀行或股票交易,或申請各種金融服務和產品。而人臉辨識技術可以讓這些遠距交易的程序更加安全和流暢。

更安全的客戶服務品質

此外,隨著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作業漸漸以遠端的方式執行,客戶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由於支援的對話中通常會涉及敏感資訊的交換,因此必須先驗證客戶的身分。客服人員在開始諮詢前會問的安全問題通常是可預測的,而且對於想要進行身分詐騙的人來說很容易取得。若使用人臉辨識技術便可以在虛擬的客服互動中保護敏感資訊。

全面整合實體銀行服務的環境安全

客服系統使用人臉辨識來確認客戶資訊,打造流暢的客服體驗

金融流程向數位化又邁進了一步,但是實體銀行和金融機構仍然容易因為進出銀行的人而受到威脅。銀行通常有一張禁止進入的黑名單,用來辨識已知的行為不良者或罪犯。在面對威脅時,人臉辨識系統可以更迅速地啟用維安機制。在保全人員還沒看到這些禁止名單上的人員時,就藉由安裝在 ATM 或銀行內部適用於人臉辨識的IP攝影機先辨識出這些人,並立即確認其身分。接著通知保全人員以採取必要的行動。

如欲深入了解如何整合人臉辨識技術於安控系統及通訊系統,請前往 FaceMe Security 頁面閱讀更多資訊

我們可以進一步想像一個整合式的分支保全系統,即在多個 AIoT 裝置上使用 eKYC。分行的本機工作站會連接到職員的 POS 終端機、銀行員工的平板或個人電腦,利用前鏡頭擷取臉部和身分證件。此外,也能再透過網路監控攝影機同步進行安全行為監控,確保交易過程是安全無虞的。

企業將人臉辨識導入網路監控攝影機,與保全及影像管理系統做串接

導入人臉辨識eKYC須考慮的因素

用於eKYC 人臉辨識的平台需求非常廣泛。為滿足各種 eKYC 和其他 BFSI 身分驗證的使用案例,我們需要的是一套可以部署在多款軟體和硬體的人臉辨識解決方案,需要考慮的因素包含:

  • 作業系統 – FaceMe® 支援 10 種以上的作業系統,包括 Windows、Linux、Android、iOS
  • 裝置類型 – 行動裝置、個人電腦、IoT 裝置 (例如 POS 機和 ATM)、工作站和伺服器
  • 攝影機類型 ­– 網路攝影機、網路監控攝影機和 2D 或 3D 攝影機
  • 執行晶片 – 多項 (CPU/GPU/APU) 選擇讓系統整合商或金融業者可以彈性地平衡成本和效能

深入閱讀 七大重點分析教您選擇最適合的人臉辨識系統

結合臉部辨識的eKYC數位身分認證是BFSI 的未來

勤業眾信《2022銀行與資本市場產業趨勢展望》中指出,「擴大金融科技轉型」為金融業保持競爭力的一個不可或缺策略模式,從全球金融業的併購活動增加,不僅包含傳統金融業與金融科技公司的併購案,還有金融科技公司間的併購,與Fintech合作、建立聯盟生態系統都可看出金融科技、數位金融的是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

然而,隨著身分盜竊和詐騙行為的持續增加,未遵循 KYC 標準流程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損失也越來越多。eKYC 已成為業界的熱門話題,台灣金管會也針對此議題,要求符合一定條件的上市櫃公司,在2022年底之前完成設立資安長(CISO)以及資安專責單位,以整合企業組織資訊與資料安全,確保企業不受威脅,此外也公布eKYC法規與金融資安行動方案,協助金融機構在導入臉部辨識技術時,可更有效率地保護其資產資訊,也保障客戶的權益。

傳統的身分驗證方法 (例如密碼或甚至是雙重驗證) 很容易遭到破解。人臉辨識無疑是 BFSI 產業維護安全性的最佳形式。此外,部署人臉辨識的成本正在逐漸減少。平價的平板電腦、智慧手機、AIoT 硬體和工作站,這些裝置讓 BFSI 企業可以將過時的手續數位化,並加快那些仍需要面對面交流的例行作業。

FaceMe eKYC 為一專為金融保險業設計之人臉辨識工具,能透過高度準確的辨識率來強化行動存取點、簡化設立帳戶流程和提升實體銀行的安全。未來金融機構也將持續導入生物辨識解決方案以繼續追求更靈活且更安全的銀行體驗。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 AI 臉部辨識與金融 eKYC 的資訊,請提供您的系統建置需求,我們將有專人為你提供最適當的配置建議。

訊連科技FaceMe®人臉辨識完整解決方案

與業務團隊
進一步聯繫
想更了解FaceMe?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