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簡報直播

視訊會議

即時通訊

【技術應用】

創新學習 企業擁抱e-Learning 2.0


 

你我身處在資訊科技蓬勃發展的潮流中,眼見網際網路快速蛻變為新一代Web 2.0應用模式,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透過互動與分享來進行資訊交換和協同合作的觀念,也推波助瀾發展出具有Web2.0概念乃至於社交媒介(Social media),例如Blog、Wiki、YouTube、Facebook等多到不勝枚舉的網路資源。這些應用資源的順勢崛起,與N世代(Net Generation,1977-1997,又稱為網路世代)進入學校或職場大量學習成長的時段緊密重疊,造就了N世代熟練運用Web 2.0工具的DNA。N世代族群的學習特質迥異於過往的學習者,他們喜歡創新,也講求客製化,並且重視協作及參與的自由,因此隨著N世代在企業中的人數比例逐漸提升,推衍逾十年的「數位學習」同步邁入下一個嶄新階段的當口,每個自詡以人才為本的企業都應該正視這波學習世代的巨大演化。

數位學習既存的侷制性

過往的數位學習(e-Learning 1.0)為了達到知識產出數量及效率之最大化,多藉由簡單易上手的數位教材自製開發軟體工具,仿照原有教室課程的教導步驟及展示方式,快速轉換教學素材及整合講師錄音或影音檔,將標準化的教學內容提供給學習者;小部分藉由客製化開發而成的電腦動畫及情境模擬式教材,則透過教學設計進行腳本編撰及後續多媒體美工製作而成。這種「以教學內容為中心」,「由上而下(Top-down)」的知識傳遞體系,需要由訓練單位進行教學主題規劃及確認定案,再仰賴專業的教學設計師(Instruction Designer;IDer)及內容專家(Subject Matter Expert;SME)大量的溝通配合及製作時間投入,才有辦法產出高品質的教學內容。雖然滿足了學習內容及學習頻率的一致性,但也迫使每個學習者如同一座與外界隔絕的孤島,知識內容就像是空投物資一樣只能照單全收,其學習主題、範圍及學習內容的更新都必須依循訓練單位的節奏,是十分受到侷限的。

要網絡不要孤島:了解 e-Learning 2.0知識管理架構

嶄新階段的數位學習(e-Learning 2.0)不是為了取代e-Learning 1.0的知識產出及傳遞模式,而是試圖解決原有限制並從Web 2.0的精神出發,觸發更綿密的即時互動,海納更全面的資訊分享,最重要的是讓學習者可以「由下而上(Bottom-up)」的自行創造或提供更多與學習主題相關的知識或資訊,統整正式化學習與非正式學習資源,以營造出一個全方位的學習者網絡。透過這個網絡架構的運作,能幫助分析學習者感興趣或有困難之處,然後再找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真正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目標。

在e-Learning 2.0架構下有三個主要的知識運作機制:

一、

利用學習書籤進行知識累積

不論是學習者覺得合適的知識內容,包含標準化的數位教材、部落格/ Wiki等各種網頁、不同類型圖文和影音多媒體檔案,亦或是自行建立的文章簡報,都可以透過學習書籤(Bookmarking)的簡單設定,降低知識累積門檻,也不需要冗長的教材開發時間,就讓學習者從知識的接收終端,搖身一變成為知識貢獻來源的管道,不僅個人可重複閱覽運用,更容易分享給其他學習者甚至教學者,促使自主性的學習者網絡更加活躍豐富。

 

二、

透過分類標籤進行知識連結

一般的平台內容管理或是討論區架構,知識的分類都是由管理單位所訂定,分類標籤(Tagging)打破統一管理思維,學習者依照自己慣用的知識分類邏輯,設定分類字詞加諸在學習書籤上,等同量身打造一套專屬的個人知識管理,對於未來知識運用上也更加便利。學習者也能透過標籤連結到相同類型知識或對相同類型知識專精的其他學習者,點對點學習將帶來更深入的知識交流。

 

三、

藉由搜尋擴展知識應用

學習需求大多啟動在工作場域,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習歷程都在與同事、專家或主管的工作互動中發生。不過每個學習者互動範圍受限於專業分工的組織架構及人數規模,無法一一觸及,因此工作所需知識藉由搜尋(Searching)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網際網路的搜尋引擎能接觸到大量的外部資料,或許是解決方案之一,但其實真正可立即派上用場大多是內部專家的知識提供,正所謂「達人就在你身邊」,以集體智慧概念運用關鍵字詞搜尋學習書籤或標籤,才能即時掌握所需的重要知識。


企業學習的模式,除了運用正式的傳統實體訓練與數位學習課程來達成滿足指標性的知識、技術、及能力外,對於學習者本身的知識需求,需要更有效率的方式以非正式的學習模式讓知識有效分享與累積。對於鼓勵知識交流共享的企業而言,e-learning 2.0的環境可以協助領導人快速建構企業內部的知識交流,提高員工個人及企業組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