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蕭條時期的目標管理與績效評核

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秘書長 張瑞明

隨著金融風暴來襲,全球景氣遭受巨大衝擊,企業在獲利不佳的情況下,紛紛採取減薪、休無薪假等作法降低人事成本,造成工作士氣低迷、生產力下滑,此時唯有藉由績效管理制度,才能在景氣蕭條時維持員工的績效表現。

不過,在建立績效管制度前,必需先釐清其與績效考核的差別,許多企業常將這兩者畫上等號,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績效考核只是一種打考績的行為,對提昇員工績效沒有任何助益,這就好比健康檢查無法改善健康狀況的道理一樣,惟有一個具備公平性的績效管理制度,才能激勵員工向上發展。

 

一、 績效管理兩面向

績效管理制度共有兩面向、三部曲、及兩目的,先就績效管理的兩面向來看,其乃指企業用來考核員工績效的標準,應該兼具結果面與行為面等兩個面向。 結果面是績效管理中的主要指標,占個人績效表現的比重約為70%~80%,主要考核員工是否達成個人工作目標,至於個人工作目標的設定,則由企業發展策略而來。

一個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必需整合經營體系,根據企業的使命或願景,由高層主管描繪出未來3~5年的策略地圖,再依據策略地圖往下展開成工作目標,由中層主管或基層員工來承接,換句話說,員工的個人工作目標應該由上而下層層展開,不能毫無關聯。

在此要提一下平衡計分卡與目標管理的差異,前者是後者的升級版,BSC適用於高層主管,MBO則適用於中層主管或基層員工,只是目前有很多企業過度曲解BSC的意涵,連基層員工也要使用BSC進行績效評量,反而無法發揮BSC效益。

至於行為面則屬於次要指標,其比重約為30%~20%,由企業核心價值往下展開成核心職能,考核「行為」的目的在於避免員工為了達到目標而不擇手段,損害公司永續經營的權益。

二、 績效管理三部曲

在執行績效管理作業時,必需依據期初設定目標、期中檢討、及期末考評的程序來進行,這就是績效管理的三部曲。 在期初必需做好兩件事情,設定工作目標與說明職能行為,如同前文所述,工作目標必需由上而下層層展開,因此,主管的工作目標往下展開成工作計劃後,就會變成部屬的工作目標。

接下來則進入期中檢討階段後,通常每月進行一次檢討作業,透過定期檢討來縮短員工和主管在績效認知上的差距,許多企業常常略過定期檢討的程序,直到年終績效面談時,員工和主管才發現彼此在績效認知上有極大的落差,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畢竟年終績效面談的目的,是為了設定下一個年度的工作目標,不是用來縮短認知差距。

到了期末考評階段,直屬主管是最有資格評核員工績效的人,因其最熟悉員工的工作內容、工作行為與工作結果,除了直屬主管外,還有誰能夠協助績效評核作業?答案就是員工本人,對直屬主管而言,員工自我評核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至於平行同事,除非工作相依性很高、互動頻繁,否則沒有相互評核的必要性,企業切莫落入360度迷思中,誤以為越多人進行績效考評,考績就會越正確。

三、 績效管理兩目的

最後談到績效管理的兩大目的,一是為了員工個人發展,二是為了人力資源決策,因為:績效=能力x意願,透過員工個人發展計劃來提升能力,配合以績效為基準的人力資源決策,例如:調薪、獎金制度……等,強化員工達成組織目標的意願,惟有當員工同時具備達成組織目標的能力與意願時,才能夠提升績效。

因此,在完成績效評核及強制分配作業後,主管必需根據員工的目前能力及未來潛力,將在職員工區分類,並據此設定不同的員工發展目標,包括前程管理、績效維持、績效改善、及績效輔導,之後主管在績效面談時,才能與員工就未來一年的發展計劃達成協議,透過OJT、SD、OFFJT等訓練方式,才能縮小員工在達成組織目標上的能力缺口。


作者Profile / 張瑞明

學歷: 1.美國杜蘭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
2.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
3.政治大學企業家管理發展進修班結業
經歷:

1.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第五、六屆理事長 (2000-2003)、第三、四屆副理事長(1996~1999)
2.『台灣吉悌電信(Siemens)股份有限公司』行政處資深處長、人力資源資深處長、人力資源處長(1987~1999 共十二年)
3.『台灣美國無線電(RCA)股份有限公司』歷任薪資暨福利經理、工業關係主任、訓練主任、生產組長 (1977~1987共十年)

現任: 1.『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秘書長(2008起)
2.『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認證委員會主任委員(1997起~至今)
3 .『聚芳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首席講師